探寻文学地标 延续千年文脉 ——南京晓庄学院开展“南京文学地标”现状调研活动

时间:2022-08-17浏览:135

文学地标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是地方历史文化的象征,更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的精神坐标。

为了进一步调研南京文学地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擦亮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的城市名片,715日至730日,南京晓庄学院“南京文学地标”现状调查及调研团队,走访南京文学地标。

4位实践团队成员,先后走访调研南京鼓楼、玄武、秦淮、江宁等12个市辖区,足迹覆盖了南京多处文学地标,如南京科举博物馆、秦淮河、鸡鸣寺、玄武湖、清凉山、朝天宫等。

实践团成员在文学院院长张谦芬教授的指导下,事先完成了详尽的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并根据文学地标的地理位置,分别进行了实地调研。实践团成员根据目前文学地标的文化价值与开发现状,将南京文学地标划分为秦淮风情区、民国建筑群、历史怀古游、宗教文化寺等八个类别。

在实地走访调研过程中,4位团队成员充分感受到了这些南京文学地标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现今的南京市旅游资源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也逐步加深了对深度挖掘地标文学价值的认识。

通过走访秦淮河这个地标,团队成员从唐朝杜牧的《泊秦淮》到现当代朱自清与俞平伯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看到了它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变革,承载着文学家的个人情感,秦淮河不仅是南京的人文地标,还被赋予了深远的文学价值与意义。针对现阶段秦淮河被凸显的旅游价值,调研团队力求从文学作品入手,不断探索秦淮河等文学地标的旅游开发与文学价值相结合的方式,推出文学旅游新模式,促进文旅事业融合发展。

基于暑期的调研实践,实践团成员后续将更有针对性地对南京文学地标建设展开具体的研究。团队成员将深度发掘问题,提出可行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展现南京别样的文化风貌,更新大众对南京的文化记忆,体系化突出南京的城市特色,促进南京的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发展以及更新大众教育。走访调研结果不仅为相关方面的学术研究做补充和参考,也为南京打造“世界文学之都”的城市名片尽一份力。